第1341章 杂乱的线索分析-《重生后,我靠破案走向权力巅峰》

    “打火机上有模糊的指纹,需要回去进行显现处理。”小孙将打火机和硬币分别放进物证袋,“硬币上的锈迹比较严重,应该是在口袋里放了很长时间了,小卖部的打火机说明死者可能是本村人,或者经常在附近活动。”

    在清理尸体手部的时候,小杨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死者的右手食指指甲断裂,断裂处有明显的撕裂痕迹,指甲缝里嵌着一些深绿色的物质。“提取指甲缝里的残留物,可能是泥土、杂草或者凶手的皮肤组织。”他用牙签小心翼翼地将残留物挑出来,“指甲断裂说明死者生前可能有过挣扎,这些残留物或许能成为关键线索。”

    此时,太阳已经升高,气温开始上升,腐败的气味更加浓烈。小杨和小孙的额头上都布满了汗水,口罩里也沾满了水汽,但他们丝毫没有放松,继续细致地检查着每一个细节。“李队,尸体周围的泥土里发现了几根毛发。”小孙从泥土中挑出几根黑色的毛发,“长度约10厘米,根部有毛囊,应该是人体毛发,需要做DNA检测,确定是不是死者的。”

    小杨则在土坑的边缘发现了一处疑似血迹的暗红色斑点。他用酚酞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立刻变成了粉红色。“是血迹,但已经高度腐败,需要回去做血型和DNA鉴定。”他用棉签蘸取少量血迹,放进专用的血迹保存管里,“血迹位置在坑壁上方,距离尸体头部约30厘米,可能是死者受伤后溅上去的,也可能是凶手留下的。”

    为了扩大线索范围,两人决定对勘查区域进行进一步扩展,将勘查范围从原来的五十平方米扩大到一百平方米。小孙拿着金属探测器,在农田里缓缓移动,探测器发出“滴滴”的声响,但经过检查,只是一些废弃的农具零件和硬币,没有发现与案件相关的凶器或其他物品。

    小杨则重点勘查通往农田的几条小路。在距离现场约三十米的一条小路上,他发现了几处散落的烟蒂。“这里有三枚‘红塔山’牌烟蒂,都是过滤嘴的,烟蒂上有咬痕,说明抽烟的人可能烟瘾很大,或者当时情绪比较紧张。”他将烟蒂分别编号,放进物证袋,“提取烟蒂上的唾液样本,进行DNA比对,看看能不能找到相关人员。”

    在小路旁边的杂草丛里,小孙发现了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里面还剩下少量透明液体。“这是一瓶矿泉水瓶,牌子是‘农夫山泉’,瓶身上有模糊的指纹。”他仔细观察塑料瓶的外观,“瓶盖是拧紧的,但瓶身有轻微的变形,可能是被人丢弃时用力摔过。提取指纹和瓶内的液体样本,检测一下液体成分。”

    时间一点点过去,转眼就到了中午十二点。小杨和小孙已经在现场勘查了四个多小时,共提取到足迹1枚、车轮印1组、衣物纤维若干、毛发5根、血迹样本1份、烟蒂3枚、塑料瓶1个、打火机1个、硬币1枚以及锄头1把等共计15件物证。

    “李队,现场勘查基本结束。”小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将勘查记录递给李明,“目前提取到的线索比较多,但都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足迹是常见的胶鞋,车轮印是普通电动三轮车,衣物纤维成分需要进一步分析,烟蒂和塑料瓶上的DNA还需要检测,暂时无法确定是否与凶手有关。”

    小孙补充道:“死者的身份也暂时无法确认,尸体腐败程度较高,面部特征已经模糊,无法通过外貌辨认。衣物都是廉价的劳动布,没有任何能证明身份的证件或物品,只有打火机上的‘柳林村小卖部’字样可能是突破口,我们可以去小卖部调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购买过这种打火机,或者见过穿着类似衣物的人。”

    李明接过勘查记录,仔细翻阅着,眉头紧锁。“通知法医中心过来运尸,进行尸检,确定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小杨、小孙,你们立刻带着物证回支队技术科,优先对指纹、DNA和纤维成分进行检测,争取尽快有结果。”他顿了顿,看向旁边的村支书,“张支书,麻烦你配合我们做一些工作,统计一下你们村及周边村落的失踪人口,特别是男性,年龄在30-50岁之间,身高170-180厘米的,有任何线索立刻通知我们。”

    “没问题,李队,我这就去办!”张满仓连忙点头,“俺们村最近半年没听说有人失踪,不过隔壁的李家庄和王坡村,好像有几个在外打工的没回来,我去问问情况。”

    此时,法医中心的车辆已经赶到,工作人员将尸体小心地放进尸袋,抬上救护车。小杨和小孙也将所有物证小心翼翼地放进勘查箱,准备返回支队。临走前,李明再次走到现场,环顾着这片农田。阳光洒在新鲜的泥土上,看起来平静而祥和,谁也不会想到,这片土地下埋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罪恶。

    “虽然现在线索杂乱,没有明确指向,但每一条线索都可能隐藏着真相。”李明对小杨和小孙说,“烟蒂上的DNA、衣物纤维的成分、打火机上的指纹,这些都是我们找到凶手的关键,一定要细致再细致,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放心吧李队,我们一定尽快出结果!”小杨拍了拍勘查箱,语气坚定。

    警车再次启动,朝着支队的方向驶去。车床外,柳林村的农田渐渐远去,但那具无名尸体的模样,以及现场提取到的每一件物证,都深深印在了李明和队员们的脑海里。他们知道,这起案件的侦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没有目击者,没有明确的身份信息,没有直接指向凶手的线索,每一步都需要他们付出加倍的努力。

    回到支队后,小杨和小孙立刻投入到物证检测工作中。技术科的实验室里,各种仪器飞速运转着。小杨将衣物纤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