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樉带着刚出生没有多久的鸭鸭,当街摆摊送鸭,还打出了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成果当然是有的。 最初的踟蹰之后,当围观群众发现第一个大着胆子上前,拿了鸭子的人全须全尾离开之后,一个个的,也来了精神。 毕竟,白送的,怎能不要? 这可不像朝廷的马政,死了还得赔钱。 这鸭子拿了,若是养大,便是一个小小的家底,若是养不大,好歹也是一餐的肉! 于是乎,众人忙忙上前,你推我挤的,还得让朱樉身后的侍卫来维持一下秩序……但总而言之,他们算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鸭鸭。 百姓们也没有忘记当街送鸭的好王爷,纷纷热情道谢: “谢谢王爷。” “谢谢王爷的鸭。” “谢谢鸭王爷。” 朱樉:“?” 慢着,我的封号是秦,大秦的秦! 这件新鲜的事儿,哪怕放在新鲜事儿很多的南京,也是十分新鲜的。于是,几日之后,舆论竟然酝酿出了小小的成果,有了个仿佛嘉靖朝那般“十好笑”的“十新鲜”。 朱樉荣誉登榜。 “十新鲜,街口有个鸭王爷。” 百姓或许没有恶意。但是听见了这句童谣、又不知道事情全貌的王公大臣,脑海里,都徐徐冒出了个问号。 嗯……鸭,什么鸭? 难道是我想的那个鸭? 他们不禁望望天空: 现在该是大明,不是大汉吧? 没传多久,这话便传入了老朱的耳朵里。 老朱:“……” 老朱怒极反笑,不过现在还有正事,老朱也便先将这件事情放下来,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人身上。 这在便殿中的,不是别人,正是现任户部右侍郎的郁新。今夜,老朱叫他过来,便是考验考验他,看他能不能成为户部试尚书的。 这郁新,出生在苏州吴县,后来随着父亲迁居到凤阳临淮。 老朱朝是有个制度的,乃是苏松等地的人,不得到户部做官。 不过这郁新,确实才干卓越,已经对郁新进行完奏对的老朱暗暗点头,便对这籍贯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人家后来也确实随父迁居,若要说是凤阳人,也恰当。 “铭本(郁新字),你对天下地里谙熟于胸这点,咱已经了然了!铭本年纪不大,胸中学识不小啊。”朱元璋对这些有才又愿意为自己所用的人,大体是比较亲切的,“就是不知,明白地理的铭本,可也明白那月理?” 饶是郁新为这场奏对做足了准备,听得这个问题,也是一愣。 地理……月理…… 他试探问:“陛下可是在问,臣是否知道那月亮的情况?” 老朱捻须微笑。 郁新便知自己猜对了。他素来豪爽,过往也时常呼朋引伴,饮酒赏月,便觉,陛下特特在夜里叫自己来入宫奏对,也是为了让他吟吟月亮的诗。 若是这样……岂非自己的诗才已经传入皇帝的耳中? 他不推拒,笑道:“臣却有所得,若蒙陛下不弃,愿吟一二诗篇。” “不急,不急!” 老朱却立刻这么说,而且一边说的同时,一边将那一个圆圆的,长筒状的东西取出来,交到郁新手中。 “这是咱新得的东西,可以供人格那月理,你先用这个,来试试看那月亮。” 说罢,老朱还自位子上站起来,热情地引了郁新来到便殿之外空无遮拦的地方。 郁新心中诧异,但还是按着老朱的意思,将那长筒状的东西,放在自己的眼睛上,朝天空中黄澄澄的月亮看了一眼。 就这么一眼。 “啊!” 一声惨叫响彻宫廷,惊起飞鸟若干。 就在隔壁宫殿批阅奏折的朱棣,明明白白听见了这声幻想破灭的尖叫。 他摇摇头,叹口气。 在知道老爹半夜把人叫进来的时候,朱棣就知道老爹想要干什么了。 不然,干嘛白天不奏对,非得晚上来? 自然是老爹想要在文臣,尤其是那有文化的文臣面前,好好装一装啦。 对已经装上瘾的自家老爹,朱棣反正无话可说。 自然,如今姿态颇高的朱棣,是完全忘了当自己第一次用望远镜看月亮的时候,是多么的惊恐。 而殿宇之外呢,老朱对着满脸恍惚的郁新,脸上的笑容快要遮不住了。 他摇头晃脑: “嗯,让咱想想,古往今来,好多吟诵月亮的诗篇,比如李太白就写了好多,可是他写得不好啊,让咱来改改:我寄愁心与明月,明月是个麻子脸;举杯邀明月,明月是麻脸;长安一片月,万户看麻脸——” “啊!” “啊!” “啊!” 老朱每说一句诗,郁新就得惊恐叫一声,已经完全控制不了自己了。 他现在已经完全被那清清楚楚照映在眼中的月亮那凹凸不平的表面给吓到了。 为什么会被吓成这样呢? 便是如所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爱了一辈子的梦中情人,如今终于揭去面纱…… 嫦娥还是嫦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