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那半阙词,被空灵的女声抑扬顿挫地念出来的时候。 灵堂竟有了片刻的沉寂。 接着,郁新犹豫道:“这首词……真是……真是……” 他停顿了两次,才将自己内心受到震撼,用最朴实无华的词语形容出来: “气象万千!” 大音希声,便是如此吧! 他又说:“这首词甚为豪迈……昔日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还有刚刚那‘古今多少事’都是豪迈的,可又与这首词的豪迈不同……” “他们的豪迈,最后是空,是虚。而这首词的豪迈,最后是实的,是激扬的。”朱元璋一语中的。 他心中也是震撼的,震撼于: 这首词的主人,究竟有多么强大的底气,才能写出这样搅动风云聚会,其于浪头弄潮词来? 他身为皇帝,自然也写过许多霸气的诗。 比如那——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可和眼下这首词一比,那气象,竟相形见绌了! 朱棣此时则在细细的品味最后那句话。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他想起了孔子那句话,“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未来的他,靖难之后,做了那许多许多,也是想让历史好好评判自己吧。先时听见了那些江南文人的说话,虽然愤怒,却又无奈。 还能如何呢?史笔如刀,便是如此吧。 但是…… 人民也可以评说。 朱棣慢慢地想,细细地品。 想想顾成,想想千百年后还存在顾府街。 他想到了,自己一家,此刻在灵堂里,听了这么多这么多——那不计报酬,说了这么多这么多的后辈,也只是未来很平凡很普通的一个平民百姓。 这个平民百姓在点评帝王。 在历史之外,更加肯定了我。 除了写历史的文人之外,还有这些百姓。 许许多多的百姓。 朱棣心中,万般念头,潮起潮落。 百姓会记住我。 百姓为我说了公道话。 【好啦,回归靖难。 上回说到方孝孺出谋划策,试图要把朱棣从大名城那碍眼要命的战略要冲赶走,不想驸马袁容的哥哥袁宇偷鸡不成蚀把米,白白丢了万余人的性命。 面对朝廷的骚扰,朱棣建完了大名城,并未打算离开敌人腹地,反而剑锋转向西南的彰德(河南安阳)。】 “嗯?” 还沉浸在那雄浑之词中百般玩味的郁新愣住。 什么?怎么突然就说到了靖难? 然而他毕竟是地理小达人,一听这个地名,大脑里的地图都迅速浮现,并且在相应的位置画了个重点符号。 当符号画出来。 郁新大惊失色:“什么?燕王竟已经打到了大名府?不是说还在白沟河血战吗?” 朱允炆:“……” 他感觉自己又被处刑了一次。 他忍不住,默默看向他爹的棺材。 爹,要不你挪挪位置,儿子进去和你挤一挤。 【彰德的守将叫赵清,凤阳定远人,最迟洪武29年已经做到了北平都指挥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