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盖臣之所处者,危地也;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 代王行政,“即其近似而议之”,则事事作威,事事作福。 长此以往,虽圣上圣明,绝不疑心,也必然常负猜疑和诽谤,无宜臣节。 最后他在《谢恩疏》里用这样一句话向万历保证:“缘未舍砥名励行之小节,忽自忘忍耻成事之大忠。”】 解缙目瞪口呆:“一个敢说,一个敢听……” 杨士奇怒道:“毫无为臣之道!” 郁新也离奇道:“他就不怕小皇帝未来记恨他吗?” 朱家人:“呃……” 这应该确实记恨了。 老朱却暂歇了一点怒火:“好,这些话敢直白的和皇帝说出来,他倒并不图我们朱家的江山。” 朱棣点点头:“想做的不说,会说的不做。” 【《万历野获编》说他自称“吾非相,乃摄也”,和这两则奏疏很呼应。 up不觉得这是张居正的狂。 相反,这句话里充满了无奈。 摄宗自始至终都很清楚的明白,自己拥有的不是强势相权。 是万历初年特殊的政治格局,靠万历的信任,以及与李太后、冯保结成的三人政治联盟,以臣子的身份所窃取的明朝有史以来最大程度的皇权。 而臣子行天子事,实在是有为礼法纲常。 当他说“知我者天,即违俗而遑惜;许身于国,惟尽瘁以为期。” 里面不但有超乎寻常的献身精神,亦充满了孤独。没有谁能懂他了,只有天才能懂。】 在场的文臣们,都不认可这样的行为。 但是他们复杂的意识到了,知张居正的,果然是天。 否则,他们怎么会站在这里,听张居正的故事呢。 【他因纲常伦理而知耻。 恰好,夺□□件里,他的反对者们一直用着纲常伦理攻击他。 最开始跳反的,是他的两个门生:吴中行、赵用贤。 然后是老乡艾穆,刑部主事沈思孝。 四人的论点比较相似,都是用道德标杆一事绑架他,希望他做出表率。 “元辅大臣者,纲常之表也。纲常不顾,何社稷之能安?”而你张居正,总说自己谨守圣贤义理,祖宗法度。如何不为这万古纲常出一份力?】 老朱心想:他还确实遵守了我的一点祖宗法度,至少没有让学子议政。 但他现在对摄宗感情很复杂。 他既不想说摄宗的好话,也不想附和这句指责摄宗的话。 索性闭嘴了。 【接着是邹元标这样骂得狠的。 “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 朱棣摇头:“这骂得太难听了。搞得被我夺情了的人全是畜牲似的。” 永乐朝被夺情的阁臣杨士奇、解缙:“……” 也感到很不爽。 觉得自己也被扫射到了。 【除了公开的,还有私下里的。 吏部尚书张瀚本是张居正提携,一直互相配合默契。可碰到了夺情,他甚至不愿意通过吏部转达万历的旨意,推脱这是礼部的事,并“密晤江陵,动以微言,因流涕”。 以及于慎行、王锡爵……等等。】 郁新叹道:“私下劝说,也算全了一时之宜。但假如连关系不错的吏部尚书都不赞成,这是平白多了不知道多少的反对者啊。” 【张居正上疏道:“今言者已诋臣为不孝矣,斥臣为贪位矣,詈臣为禽兽矣。此无下之大辱也,然臣不以为耻也。” “苟有以成臣之志,而行臣之忠,虽被恶名,不难受也。” 不以为耻吗?不难受吗? 怎么可能呢? 张居正看到湖广老乡艾穆的奏疏,还自嘲过严嵩当年都没被同乡diss,我比不上严嵩。 至于学生攻击老师有多恶劣,可以引用去年他遭到学生刘台弹劾,写辞职信时的那句话:“二百年来无门生劾师长者,计惟一去谢之”。】 “严格的说……罗伦也攻击李贤了吧?”朱樉问。 朱棡琢磨:“以纲常为论据,这些学生很多自以为是为了老师好,不以此为攻击。倒是那个夺□□件没发生时候的刘台,性质更恶劣点。” 老朱烦躁的问:“严嵩谁啊,大奸臣吗?怎么现在奸臣都得不到被同乡举报的待遇?你们同乡关系那么好的吗?嗯?解缙?杨士奇?” 【难过归难过。 摄宗还是很果决的把所有反对者都打包送走了。 他的性格是见到反对者,用“臣一日不去,则此辈一日不便;一年不去,则此辈一年不便”的方式坚决碍他们的眼,坚决不惯着的方式对抗。 所以不打算“欺世盗名”的事后救解吴中行等人,只拜托小皇帝别骂后面的非议者。 王锡爵带人来求情,他决绝下跪拿刀抹脖子,反问:上强留我,而诸子力逐我,且杀我耶?】 大家目瞪口呆。 主要是朱棣目瞪口呆:“这……他也蛮茶的啊……” 朱樉也疑惑起来,他嗅到了同类的气息:“虽然后辈给他加上了很多很多凄苦的形容,感觉他受到了很多的不公,但我怎么感觉,看他做的种种,他其实很睚眦必报,有仇当场就解决了啊?” 【过往的研究里,都把14岁的万历在这场风波里的作用看的很低。 认为摄宗是在借万历之口雷霆暴揍反对派。 但up认为,这时期的万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会表达自己的好恶。 刘台事件里,他看了摄宗的奏疏,怒骂刘台:独此畜物,为党丧心,狂发悖言。 然后就下旨,打100仗,充军。 还是摄宗又上疏替他求情,说刘台是御史,是言官,请求宽恕,才免了廷仗。万历回消息:这垃圾,你还救他,可谓忠慈之至。 万历很在意自己被藐视这个大问题。 反对的人只顾得上指责张居正的纲常问题,完全无视了他在此次事件里是一个下决策的人。 他骂吴中行等人的开篇就说:“朕承天明命,为天下君,进退予夺,朕实主之,岂臣下所敢自擅?” 事后看到张居正《乞恢圣度宥愚蒙以全国体疏》,犹自愤愤然纠结于:“这厮每(们)明系藐朕冲幼,朋兴诋毁,欲动摇我君臣,倾危社稷”。 up认为,夺□□件里,万历是出自本心的站摄宗的,一部分出自自小被教大的孺慕之情,一部分是他在彰显君权的存在感。 甚至,他把夺情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搞不好都源自这种小大人想争一争的心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