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文学的本质-《文豪1983》
第(2/3)页
“红楼梦。”
“白蛇传。”
“小鞋子。”
刘伟懵逼了,急中生智道:“大决战!”
轮到冯拱质疑了:“有《大决战》这电影吗?”
“有的,有的。八一制片厂刚立项。”
“你这不是耍赖吗?”冯拱道。
“你先耍的,你说只要在拍摄了的都行。”
“我……”
两人共同约定:“那些还在拍的,将要拍的,通通不算。”
“还有,不能让余切来压人。他是个国际作家,你要用英文书来对对子,我岂不是没辙了?”
“我保证不先使用余切。”
“我,我也保证。”冯拱举起手发誓。
这个话让观众哄堂大笑。
电视台给了个观众反应——诶,还有几位熟悉的领导。在那咧开嘴乐得不行。
这节目吧,不算是特别有趣。主要是秀贯口的。
八十年代的小品,还喜欢搞点这种技术流,纯靠幽默台词来吸引观众,演员口齿伶俐。这会儿还有很多人靠听收音机来“观看”春晚,因此这类小品很受欢迎。
每年都要安排这么一些节目。
后来就不行了。
搞的就很复杂,那都有点光污染了。
余切左右张望,全家人看的入迷了,尤其是提到了“余切”时,简直是笑声不断。
就连张俪和陈小旭也是。
也对,BBC那科教节目《跟我学英语》,都能被观众如痴如醉的看,这事儿搁在后世谁能想象得到?
余切有点索然无味。
怎么余光钟还没上来?
这一年的费翔呢?
余切记得,原时空里面费翔穿了个火辣辣的紧身裤,扭动下肢,这对当时来讲非常大胆。
以至于后世看到的都是上半身版本,传言当年直播的时候,那是没有裁切过的,导演拍板说:“这有什么!我们是新时代了!就这么放吧!”
87年的春晚很经典,余切上辈子都看了挺多次。不能说倒背如流吧,那也得是熟记在心了。
让他觉得有意思的点,就是那些因为他的缘故,让节目发生了些许变化的场面。
不料,之后便和记忆中基本一样了。
“济公”游本昌老爷子演了个“孙二娘”,男扮女装,而且是哑剧。他表情活灵活现,分外灵动。
直让余切感慨:真正的老戏骨年轻的时候,就是戏骨了。那有的演员只是因为老了。
——轮到了李双桨上台。
这位也和余切算半个战友,一起上过老山前线。李双桨在前线唱了足足几个小时的歌,不带停的。
《血战老山》写出来后,估计还得去前线一趟。指不定又遇见了李双桨。奔赴前线的慰问团一直有,各省、各组织、各级别领导都来过,二次、三次的也不少见。
87年、88年还发生过几次战斗,炮兵大发神威,情况基本上就是凯旋、凯旋和再凯旋。情况和前几年早已不同了。
终于轮到费翔上场,只见到他明显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献唱《故乡的云》。
余妈说:“哟,这小伙子……长得有点怪。”
“那叫混血儿。这人叫费翔,中美混血的。”余切说。
“我还是不太能接受。”余妈摇头。
“你觉得呢?”余切问张俪。
张俪头也不回:“不如余哥哥。”
陈小旭?
陈小旭也皱眉:“他长得像外国人,太像了,简直就是。”
混血儿在这会儿不受欢迎?
余妈说:“这小伙子太外国了,还是朱世茂那种好看,眉毛浓,鼻子也高。”
“咳咳!”余爸咳嗽了几声。
费翔的歌声响起,大家都望着电视: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归来哟!”
“……”
费翔唱完这歌,却忽然哭了。
这给余切弄蒙了。
不是,春晚发生过这事儿吗?
费翔忽然哽咽的谈到,自己有一个百岁高龄的太姥姥,鲁省人。正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尤其值得说道的是,费翔回宝岛发展演艺事业时,接触到了大陆的。
那是《出路》。
宝岛有一大批外嫁的女性,这不仅包括那些从宝岛嫁到发达国家去的,还有那些从内陆嫁到宝岛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