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设障-《三国:汉中祖》


    第(2/3)页

    初出茅庐的诸葛恪自信满满地对上魏延后,被魏延压着打,他引以为豪的山越精锐还差点火候,被魏延斩俘千人。加上诸葛恪兵少,实在挡不住魏延,只得避其锋芒。

    魏延在汉水狭窄处,派遣军士伐林造障,堵塞汉水道路,欲拦住撤退的孙权所部。而为何要制造木障、浮桥,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诸葛亮看上了东吴的大船。

    制造舰船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根本做不到。若是能凭空缴获一批孙权的船只,可以说是大功一件。

    毕竟蜀汉不似曹魏,蜀汉与东吴共享长江,在巴地有大量的百姓靠长江生活。如生活在江州沿岸的巴人们,江州(重庆)周围有嘉陵江、涪江、渠江、綦江等江水,它们与益州各城相连。

    加上巴地以盐池立业,生长在江边的巴人借水路把盐卖到荆南、蜀中、汉中等地,因此高差悬殊,纵横密布的河流锻炼了他们极强的水性,也磨炼出高超的造船和驾船技术。

    如甘宁年少之时,纠结少年人为贼,凭借锦帆劫掠,其劫掠之物也大概是蜀锦与盐巴此二贵重物品。入黄祖帐下,后投孙权麾下,皆有重用,可见甘宁水性之出色。当然他的骑战能力,亦是不弱。

    因此大汉如果能有船只的话,凭借着生活在长江沿岸的百姓,可以快速地组建成一支出色的水师。

    闻言,孙权本就不悦的心情,更加烦躁,盯着诸葛恪,压着怒火问道:「也就是说魏延已隔断汉水,我军必须舍船才能归国?」

    上次安丰之战,东吴的战舰就被魏军缴获数百艘,颇是肉疼,此次若再被魏延阻挡水道,所折损的战舰可不会比安丰之战少。

    诸葛恪也不慌忙,冷静说道:「启禀陛下,魏延虽在前方汉水狭窄之处设树立木障、浮桥,不过臣已备好方略,可破魏延所谋。」

    听着诸葛恪这么说,孙权紧皱的眉目这才放松下来,温和地说道:「元逊有何计策,可破魏延木障?」

    诸葛恪腆着肚子,从旁人手上接过令旗,凭空飞舞。早已安排完毕的士卒看见信号,吹响号角声,惊起四周栖息的鸥鹭。

    未过多久,芦苇荡一阵摇动,从内驶出了十几个大竹筏,只见每个竹筏方有数十步之大,竹筏上士卒耸立,纹丝不动,被甲执杖,颇是威风。

    孙权满是不解,问道:「此为何意?」

    诸葛恪指着漂流在江水上的木筏,自信满满地说道:「回陛下,魏延作浮桥、木塞横绝江道,臣作竹筏上立草人甲士,又作火炬,前藏火油、硫磺,放在船前,顺江而下。届时两者相撞,大火燃起,浮桥可毁,可带木塞,我军舟舸可顺水而下。」

    历代水战之中,欲阻舟舸入水,精通兵法者,常设木塞、浮桥,以为障碍。如历史上西晋王浚灭吴时,建平太守吾彦上疏国家无果之后,于是制造铁锁链,横锁长江断绝水路,用以阻止西晋战船东进,下布铁锥,以为暗礁,欲有以船触礁之效。

    铁锁、铁锥不过是木塞、浮桥的升级版而已,其目的是相同的。只不过因时间长短,周围物料所限制,魏延只得采用木塞、浮桥。

    那么其反制的手段,正是诸葛恪、王浚的方法一样,利用火焰烧毁铁锥或浮桥,利用竹筏带走铁锥、木塞。

    水战与步战有些许不同,水战者本身就是利用船只工具作战,因此围绕着船只工具下手,便能有奇效出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