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军改会议-《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2/3)页
我哈哈一笑。看了看四位制置使。继续道:“第二。朕会成立御林军。建制在一万人。这一万人马的御林军会担负起拱卫临安的重任。朕还会亲自统帅这支部队。御林军的兵源一半來自现在的禁军。一半重新招募。第三。朕会扩大军务院的编制。军务院院士暂时由陆秀夫。李北洋。范文焕。范文虎及四位制置使担任。其作用一是充当朕的军事参事。二是充当朕与枢密院。兵部及各大战区的联络人。在沒有任命军务院院长之前。由陆秀夫担任军务院秘书。暂时负责军务院的事务。第四。各大战区的将士除了要继续进行原有的城防训练外。还要开始进行攻击型项目的训练。同时。各地组建特别行动队伍。潜入敌占区。展开敌后武装斗争。第五。朕在临安会成立一所军事大学。专门培养我朝的各级将领。最后一点。在我军的建制中。自都一级起。增加参事。自营一级起。增加细作所。以上六点是朕的初步设想。大家就此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李庭芝道:“陛下。臣有本奏。”
“恩。李爱卿。请说。”
“陛下。臣建议针对我朝军队的编制。进行按序编排。”
“何意。李爱卿。说明白点。”
“陛下。今后我朝只有大宋皇家军的编制。臣的意思是。每支部队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番号。比如。我朝陆军人数有三十多万人。分为近三十个厢。那么对应的就是从第一厢到第三十厢。”
“朕听明白了。比如你扬州军治下的某一都。全称就可叫做大宋皇家陆军第几厢第几军第几营第几都。是这样吧。”
“陛下圣明。臣正是此意。”
李庭芝的建议倒是和后世军队的编制一样。我不加思索道:“恩。此法可行。准奏。”
陆秀夫接着奏道:“陛下。自古以來。费莫大于养兵。但兵力过少不行。臣研究过我朝自太祖以來的募兵制。仁宗时期。大臣苏轼曾提出采用义务兵制。三十以下男子可以招募为军。服役十年则可退役。臣以为此法可行。”
“义务兵制。”我记起后世流行的两种募兵制。义务兵制和志愿兵制。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
义务兵役制的优点在于士兵服役时间短。定期征兵和退伍。使兵员经常轮换。有利于常备军兵员更新。既可保持军队的兵员年轻力壮。又可储备兵员;同时。也可使更多的人服现役。公民的兵役义务负担公平合理。其不足之处在于服役时间短。很难全面熟悉地掌握复杂的军事技术与装备。只能在预备役组织中进行复训。方能达到现代条件下合格后备兵员的要求。当然。在古代基本上是不存在什么复杂的军事技术与装备的。但老兵的经验是无法复制的。
在我国。从1978年以后。就采取了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对于加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积蓄后备兵员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兵役制集两家之长。颇为有效。
我想了想道:“陆爱卿的建议可以采纳。但还需要完善。单纯的义务兵制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一旦有战争发生。老兵的实战经验是无法替代的。甚至会成为胜负的关键。因此。朕以为可以将义务兵制和现有的募兵制结合起來。可以根据军队的需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将一部分义务兵改为刺兵(职业军人)。以保留各部的骨干。这事交给军务院详议。一个月内给朕完善的计划。”
“是。陛下。臣领旨。”
老将赵葵道:“陛下。臣有一虑。”
“鲁国公。有话请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