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大哉乾元-《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2/3)页

    郝经、姚枢、许衡等汉人大臣自是明白大哉乾元的含义。纷纷赞同道:“大汗。刘大人之提议甚好。臣等附议。”

    印天涯代表萨满教表态道:“我朝浩瀚无边。用‘大哉乾元’來表示十分贴切。本尊赞同。”

    随即。真金、伯颜、八思巴、阿合马等蒙古国各派势力也相继表态。支持刘秉忠的提议。

    “大元。大元。‘大哉乾元’。好。好个大元。”忽必烈哈哈大笑道。“就这么定了。真金。你与帝师、刘爱卿、姚枢姚爱卿三人一起办理此事。”

    “是。父(大)汗。”

    忽必烈心情颇好。接着道:“刘爱卿听封。”

    “臣在。”

    “刘爱卿。为表彰你设计督建大都城及新皇宫之功。本汗封你为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晋升从一品衔。”

    刘秉忠惊讶片刻。跪谢道:“臣刘秉忠谢大汗恩赐。”

    光禄大夫虽然只是个文散官的职位。但从元朝时期起。便是从一品的官衔。其爵位相当于郡王一级。在整个元朝。汉人获得如此尊贵荣誉的大臣。仅刘秉忠一人也。刘秉忠死后。忽必烈赠其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期。又追赠为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再次进封常山王。刘秉忠精通易术。又得印天涯传授萨满秘术。数年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元朝最为杰出的易学大师。

    在后世的传说中。刘秉忠能知道上下五百年之事。据明朝首辅朱国桢所著的《涌幢小品》记载。明嘉靖年间。刘秉忠墓被盗。内有石刻写明:为盗者李淮。事情传到官府。盗墓者被捕。果然是李淮。当然了。古籍记载的准确性是有待于考证的。

    “刘爱卿。平身。各位爱卿。根据神尊的建议。本汗决定于本月的良辰吉日。二十五日进住新城皇宫。”

    在《元史。世祖本纪》中。有一段至为简单的话。可以概括地说明忽必烈从蒙古大汗转换为中国皇帝的原由。这段话精确而又恰当。其文曰:“世祖度量宏广。知人善任。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也。”

    从表面上看。元朝和蒙古国只是国号不同。但其含义却颇有差异。

    二月二十五日。忽必烈进驻大都新皇宫。并在新皇宫中召开了第一次朝会。第一次大元王朝的朝会。

    忽必烈高坐于大殿正前方的金阶上。满意地看了看整个皇宫大殿。在接受百官的大礼跪拜后道:“各位爱卿。本汗在此宣布。我蒙古国从今日起正式更名为大元帝国。国号大元。本汗乃是大元帝国第一任皇帝。我大元帝国不仅包括蒙古族人。西域色目人。也包括汉人、金人、吐蕃人等。卿等各司其职。维持原状。等消灭南朝。一统天下后本汗会论功加以赏赐。各位。关于更改国号的意义所在。本汗已经反复强调过。那就是本汗既要始终如一地维护蒙古帝国的统一。维护蒙古族的传统。也要成为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下面。本汗首先宣读《建国号诏》。”

    大殿中的大臣们个个神情肃穆。仔细聆听着忽必烈的宣言:“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纪统。肇从隆古。匪独我家。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著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利而制称。为秦为汉者。著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贬。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宁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事从因革。道协天人。於戏。称义而名。固匪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