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春秋五霸,战国再起-《洪荒之极品通天》


    第(2/3)页

    再说楚国自城濮之战,拜于晋国之后不久,子商臣便继任国君,是为楚穆王。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楚穆王在位不久便暴病身亡,后由其子旅即位,这旅便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之后,却是整日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命人于宫门口挂起块大牌,上写“进谏者,杀毋赦。”群臣皆是暗暗叹息不已。可众人却未想到,楚庄王此番却是故意为之,为的便是分清朝中大臣中之忠奸。

    如此三年之久,楚庄王终于辨识忠奸,然后便开始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当时楚国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权力,防止斗越椒作乱。

    待楚国稳定之后,楚庄王便开始对外用兵,先是灭了庸国,后又战败宋国,便是陆浑的戎族也被楚军打得惨败而归。楚国经此数战,顿时实力剧增。楚庄王见此情况,不由得也想像齐桓、晋文、秦穆一般,得到中原众诸侯的承认,于是,楚庄王便与大周边界陈兵数十万,阅军示威,吓得周王急忙派大臣前去慰劳。

    可即便如此,中原众诸侯还是对楚国不甚在意,毕竟城濮之战历历在目,众人对楚国之实力还是投以审视的目光。楚庄王得知此事,心中无奈,再加上征战数年,国力消耗甚大,只得安心发展楚国民生。

    楚庄王放弃征战之后,便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以其为令尹。孙叔敖继任令尹之后,命人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疏导河流,以此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如此数年,楚国国力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地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的时机,发兵降服了陈国。次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去进攻郑国。可那陈国、郑国皆是晋国的属国,楚国发兵陈、郑二国,便是向晋国挑战,对晋国的霸主地位不承认。于是,晋国也未曾多想,直接派出大军前来与楚军大战。

    两军战于黄河之畔的邱城,这一场大战中,晋国人马,一战之间几乎全部覆灭,经此一役,楚国终于洗刷了城濮之辱,渐渐开始为中原众诸侯承认。之后,楚庄王又陆续传鲁、宋、郑、陈等国归顺。自此之后,楚庄王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后,成为另外一个霸主。

    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两次大战,虽皆以晋国获胜收场,但楚国在中原地区仍与晋国保持势均力敌地态势。连续不断的大战给两国百姓带来巨大的负担,周围的小国家对此也是深恶痛绝,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举行了两次会盟,此后双方也是少有大战。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也开始了发展。吴王阖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吴国发展迅速,尤其是大军实力更是强盛无比。后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而楚王不得已之下,只得流亡在外,后得秦国相助,才得以富国。

    吴国在大胜楚国之后,吴王甚是志满意得,便不听伍子胥之言,挥师南进,讨伐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大败吴国,便连吴王也受了重伤,临死之际,吴王嘱咐其子夫差,誓要为其报仇,否则便不为人子。夫差紧记先父之言,拜的伍子胥为师,命其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之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赶忙劝住,然后又献计,派人前去贿赂吴国大臣伯喜否,以期能够饶其一命。勾践此时正是仿徨无计,听了文种之议,赶忙同意。然后便派文种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喜否,伯喜否贪财之人,一见文种献上珍宝,便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
    第(2/3)页